目前分類:嗜好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 

剎那間...

突然覺得自己有那麼一些些迷惘 與 一些些困惑

工作都快四年了

除了得到一些最真實的社會歷練是屬於自己的資產外

其餘的 名啊 利啊

似乎和我都扯不上一點關係

 

想想也有點可悲

因為種種原因 使得自己在公司裡好像不是那麼受到重視

或許我就是那職場鬥爭下的無辜犧牲品吧

若真要問自己 當初那股天真的熱情與抱負 跑哪去了

我真的不知道

 

其實我很清楚不能再用那麼消極和悲觀的態度來看事情

不然不管到哪裡工作 都會是不快樂的

最後希望自己能夠振作再出發 做個真正開心的自己

 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第一句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 工作要有樂趣,才能愉快地工作,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才會好,客戶才會滿意,生意才會源源不斷地來,公司才能獲利,員工才可分紅, 獎金才會增加,一個良性循環才能開始。

大多數人工作的理由是要生活,以工作所得來換取生活上的支出。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樣樣都要錢,如果要求的品質更高,錢就需要更多。「因為要賺錢,所以要工作」這是一個正正當當的理由,因此即使是重複、單調,沒有太大變化的工作也只得忍受。但是每天相同的工作有沒有樂趣或意義呢?或許多數人已習以為常,不曾認真思考:「每天努力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?」不必諱言,許多人每天努力地工作,追求的不是利就是名,最好是兩者兼有。但是這個社會除了少數在組織裡居上位的人,得到眾人羨慕的名和利之外,絕大多數人每天辛苦的工作並沒有獲得響亮的頭銜,也沒有太優渥的報酬,特別是一些屬於基層的工作。

相同的一件工作,由不同的人來做,其看法或想法也不盡相同。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:有兩位工人在烈日下揮汗砌磚頭,一位路人經過停下來,問他們:「你們在做什麼?」一位工人不耐煩地說:「我們在砌一座牆。」另一位則愉快地回答:「我們正在蓋一座教堂,這是我們村裡的第一座教堂。」第一位工人也許只是為了生活必須辛苦的工作,第二位工人同樣是為了生活必須辛苦工作,卻懷著夢想成真的期待和一份參與榮譽感。二名工人的實質收入相同,但是第二位工人多了一份精神上的收穫,因此揮汗如雨,單調和重複的砌磚工作,就有了意義。

一份工作所能帶給個人和他人有什好處,每人的期望都不盡相同。但是,除非我們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,才能使我們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,才能使我們在工作時無怨無悔,即使再辛苦也甘之若飴。近來有句廣告詞說:「認真的女人最美。」事實上,我認為絕大多數樂在工作的人都美,不管工作是多麼平凡、單調且重複,只要他(她)能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。(作者 曾渙釗)

 取材自 2002.08.出版《抉擇 管理的感性與理性》
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這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牢騷、不滿、怒罵、詛咒而改變。這世界即使在最壞的時代仍有一點點的好,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仍有一點點的亮光,就看從那一個角度去看它。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7 Thu 2007 23:19
  • 謝幕

工作快四年了
國防役期也慢慢接近尾聲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6 Wed 2007 19:02
  • 學問

 「各位,有沒有問題?」當研討會的主講人講到一個段落要結束前,停下來問學員(或聽眾)時,環視教室(或會場)一周,沒有人舉手發問。有的人怕和主講人眼光交會,就把頭低下去,整個教室突然變得有點不安地寂靜。主講人再問了一次:「有沒有問題?」仍然沒有人發問,主講人於是說:「謝謝大家。」所有的學員或聽眾如釋重擔地走出教室或會場。這樣的經驗相信你也有過吧!

多數人都遵守「沉默是金」、「言多必失」的古訓,因此在教室、會場,或一般開會時,絕大多數是聽的多、說的少,問的更少。如果能有幾個好問題提出來,那真是珍貴無比。不知何時起,我們開始不敢或不願在大庭廣眾前提問題,也許怕「冒犯」老師、講者或會議中的主席、主管、與會的同事,或是怕別人誤認為「愛炫」。也可能是擔心問的問題深度不夠,被人暗中嘲笑,「這種事也不懂,還要問!」安全起見最好是不要問。久而久之,多數人成了沉默的聽眾。至於是不是真的沒有問題,只有自己心知肚明。

任何人出社會之後,新進一下公司,雖然已有點學識,或許也具備幾年的經驗,但是畢竟還有許多不懂的事,例如,公司的產品、規格、特性、公司的作業規定、請假辦法,以及公司的政策、目標等。基本上,相同的產業裡生產及銷售相似的產品每一家公司的作法、策略卻都截然不同。多數公司雖然會對新進人員實施「新生教育訓練」,但是就各功能面而言還是不夠。而且企業的文化、行事的特質都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瞭解,新人要在最短的時間進入狀況,最快的方法就是「問」。向主管請問,向前輩請問,向同事請問,向客戶、供應商請問。「問」不是什麼丟臉的事,不問而自以為是,萬一做錯事,問題鬧大,那才丟臉。

近十年來,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有很大的轉變,例如,主管從權威式的管理變為教練型,或更民主的管理方式。從前的主管是:「我說的就算數,你就照我的意思去做就好了!現今的主管強調溝通、授權(delegation)或授能(empowerment)。但事情交辦之後,問題就產生了:員工是否瞭解任務的內容,要達成的目標是否明確,員工是否有困難或疑惑,如果有狀況發生時該如何應變等。因此,主管不要以為員工就像自己對事情一樣的清楚,也要不斷地「問」。問交辦的事情是否清楚,問進度是否在控制內,問有沒有問題或困難。

主管若是平常不聞不問,導致事情無法順利達成,後果仍得由自己承擔。我因而認為當今作個好主管最重要的不是什麼都要「會」,而是會「問」。

我們常有一種感覺,以為不懂的人才會問,其實不然。「明知」仍可「故問」,一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是否一致。如果在教室或會議中發問,也可讓其他學員或與會的人聽到講師或主講人(第三者)對某一件事的看法。因為講師或主講人的論點可能較客觀,對於釐清一件事情有幫助;也算是間接透過第三者進行溝通與瞭解,避免自己和某一個人因為對事情持不同看法而產生正面衝突。

發問的題目不論深或淺,都是好的。有些大家都以為是普通的常識,人人都會懂的事,不應該還有問題。若有人還提出來,可能會立刻招來四周的白眼;但若仔細思考,它可能是一個好問題。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擅長的就是「問」,他就是藉著一個又一個「天真的問題」去和當時的詭辯學派討論。辯論之初對方總以為自己有知識,但是經過一個又一個問題之後,對方終於承認仍然有些無知之處。蘇格拉底藉由發問讓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,而承認無知才是追求真理、知識的原動力。一個天真的問題可能引來一個科學的新領域,例如,牛頓自問:為什麼蘋果一定會掉落到地面?「天真無邪的問題」可破除我們過去習慣的思考領域,另闢一個新的思考空間。西方人說:「沒有笨的問題,只有笨的答案。」如果家長或師長不能回答為何太陽老是從東方升起,並不代表小孩子笨,而是這些人不知正確的答案。

有句西方格言說:「一個好的問題,就等於是半個答案。」問對了問題,表示已掌握了問題的核心,從千萬頭緒中已理出一個頭緒,再加上臨門一腳,問題就可迎刃而解。如果我們已知道一個問題出在哪裡,通常就有能去去解它。

人與人之間相處,也是從「相借問」起。親人、朋友、同事見面或電話中說:「你好嗎?」、「你近來如何?」、「工作還順利嗎?」雖然是簡單二句,也表示著友善和關心,很容易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。要有好的學問和人際關係,就從學怎麼「問」開始。
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1.要有自己深信的價值觀,當個有原則的人。舉例來說,一個有原則的人,10個人當中也許只有一個人喜歡你,但是10個人都會尊敬你;然而一個沒有原則的人,10個人之中也許大家都喜歡你,卻不一定會有人尊敬你。

 

2.要與別人不同,多做些其他的事,不要僅要完成工作,每個工作期間,多想想自己可以多做什麼。

 

3.在職場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重要,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貴人,先定位自己想做什麼人,再積極的找尋機會。

 

滙豐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裁陶尊芷

 

文章摘錄自 2007.09  104魅力上班族月刊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還記得結婚前 每每到了KTV裡  聽到同學或同事們在點唱張宇的"給你們"的時候
並沒有多大的感觸 甚至會覺得不過就只是一首歌罷了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長江後浪推前浪,職場上人來人往,更迭迅速,轉眼之間,進入職場的新人,大都已是七年級生了。面對這一群新新世代的職場新人類,許多主管都會以較開放的管理方式,和他們相處,並建立關係。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在這競爭的年代,我們要時時注意同業的舉動和採取的策略,若是等別人已發動再跟進就太遲,要贏得競爭最好能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正在讀什麼書,學什麼?當今的競爭是從學習開始。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每個地方都有小人,通常,小人做人處事不厚道,常以不良手段達成目的。與小人相處,稍不謹慎,會吃大虧;學會分辨小人,非常重要。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言:小白自從學校畢業後,就進入了這家電子公司工作,還記得當初在面試的時候,小白就詢問人事部門欲應徵部門的工作時間,所得到答案是這樣的,一般的RD工程師規定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的8點30分,到下午的5點30分,不過這個工作講求的是彈性,也就是說每天只要有8小時即可,不過通常會加班超過1點,沒有加班費、假日加班需要主管同意即可換休,1個月允許有3次遲到,超過10點就必須要…。

邱 建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